我家孩子發展比別人慢,怎麼辦?

 我家孩子發展比別人慢,怎麼辦?/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兒童心智科 劉峻豪醫師


孩子平安順利的長大,是每位父母心中最大的願望。然而,當別人家同齡的孩子都已經會講話、會跑跳時,看著自家孩子發展卻遲遲在原地不動,縈繞在父母心頭的焦急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每位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步調。但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在某一階段達成應有的發展里程碑,而不至於相差太遠。醫學上把兒童的發展分為:「粗/精細動作」、「語言」、「認知」、「人際社會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處理」五個區塊,每一個區塊都有根據全國調查統計出來的里程碑做為參考。當未滿六歲的孩子發展落後於同齡應有的發展指標太多,則稱為「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delay, DD)」。在五個區塊裡,若是兩項以上均有遲緩現象的話,則符合「整體發展遲緩(Gross developmental delay, GDD)」的定義。
發展遲緩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尚未有嚴謹且大規模的研究,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不同國家的盛行率大概落在5%到12%之間,也就是說每8到20個孩子裡面,就會有一位在發展上遭遇困難,而有1%到3%的孩子是屬於影響範圍較廣的「整體發展遲緩」。若是以台灣一年誕生17萬新生兒來推估,每一年就多了八千到兩萬人是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遲緩,而其中1700到5100位幼兒,是屬於整體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並非一個特定的疾病,常見在臨床上表現為「發展遲緩」的原因有許多,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如X染色體脆折症)、代謝異常有關(如黏多醣儲積症、苯酮尿症等)、心智疾患有關(如自閉症),也可能與重金屬(如鉛)、身體疾病(如貧血或癲癇)、母親孕期營養不足或酗酒、或是出生時缺氧有關。除此之外,成長過程中缺乏成人的教養與互動,亦有可能表現為發展遲緩。
要找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則有賴醫療團隊全方位的合作。從出生史、生長發育史、家族史、完整的全身檢查、到孩子的社會互動狀況,都會需要醫師依照個案狀況去考慮各種可能性。如有需要,更進一步的抽血檢查(如血球計數、電解質、肝功能、甲狀腺功能、肌酸酐、重金屬、維他命B12等等)、尿液檢查(如尿中的有機酸或黏多醣)、以及基因檢測(如染色體檢查或X染色體脆折症檢查等),也都會在醫師的臨床考量範圍內。
然而在做了這麼多完整的檢測之後,仍有許多人是找不出明確的發展遲緩原因的。幸好即便如此,醫療團隊還是能依照個案的狀況擬定早療方針而開始治療。在接受早療之後的數個月,家長或老師可能開始在孩子身上看出不同程度的療效;而經過完整的早療療程之後,也有許多個案是進步到能夠追上同儕的發展里程碑的。然而,發展遲緩沒有特效藥,早療的重點在於早期發現遲緩,並持之以恆的治療。這樣的過程需要家長、老師、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最大的療效。每位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步伐,醫療團隊能做的,並非是要孩子成為誰,而是讓孩子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Reference:
1. Vasudevan P and Suri M. A clin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lin Med 2017;17(6):558-61
2. Mithyantha R, et al. Current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on investigating children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Arch Dis Child 2017;102:1071–1076.
3.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in early childhood: a review. WHO, 201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