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解密,翁仕明醫師與您分享

圖片
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解密,翁仕明醫師與您分享 孩子的學習困難常讓家長與專業人士困惑:為什麼有些孩子學得特別吃力?為了揭開這個謎團,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專訪了兒童神經科專家翁仕明醫師,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學習障礙的成因與解方。更令人期待的是,翁醫師將於2025年4月13日的學會研討會親自開講「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角度說起」,歡迎您報名參與這場知識盛宴! 翁仕明醫師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擁有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理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教授,並以第一作者身份於《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他在學習障礙與神經科學領域的臨床與研究經驗,是國內備受推崇的專家。 學習障礙:大腦的獨特語言 「學習障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單純的『不夠努力』。」翁醫師開門見山地說,「它是大腦運作方式的個別差異。」他解釋,學習是一個複雜的神經過程:從感官接收訊息,到大腦解碼、整合,再到記憶與提取,每一步都仰賴不同腦區的協作。「例如閱讀時,視覺皮質負責辨識字形,聽覺皮質處理語音,額葉則協助理解與記憶。如果這些區域的連結或功能稍有不同,就可能影響學習表現。」 以中文學習為例,翁醫師特別提到:「中文是圖像文字,對視覺空間能力要求很高。有的孩子可能因視覺處理較弱,容易混淆『木』和『本』,甚至寫出鏡像字。另一些孩子則因聽覺處理問題,難以分辨語音,影響語言理解。」他強調,這些困難並非智力缺陷,而是神經特質的自然變異。 診斷與介入:科學帶來希望 翁醫師進一步分享:「學習障礙的診斷需要全面評估,包括神經心理測驗與行為觀察。」他提到,現代醫學能精準定位孩子的大腦優勢與挑戰,例如透過腦波檢查或功能性磁振造影,了解特定腦區的運作狀況。「找到問題後,我們就能設計個人化的介入策略,比如強化視覺訓練,或用多感官方式幫助記憶。」 他也鼓勵家長與專業人士關注孩子的學習警訊:「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持續落後、注意力難集中,或因學習受挫而情緒低落,別急著責備,應該尋求專業協助。」翁醫師笑著補充:「我見過不少孩子在適當支持下,從班上後段進步到前10名,這絕不是奇蹟,而是科學與努力的成果。」 4/13研討會,與翁醫師深入對話 想更全面了解學習障礙的科學與實務?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誠邀您參加 2025年4月13日(週日) 的線上研討會!翁醫...

學前孩子的「情緒小怪獸」,家長這樣搞定

圖片
學前孩子的「情緒小怪獸」,家長這樣搞定 專訪蔡淑妃副教授:學前孩子的「情緒小怪獸」,用這招輕鬆搞定 學前小孩的情緒問題,像突然大哭、耍脾氣,常常讓家長和老師很頭痛。怎麼管才好?罵沒用,打也不行,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次我們訪問了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系的蔡淑妃副教授。她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分享如何用「正向行為支持」來幫孩子調節情緒,還教家長怎麼從亂七八糟變得井井有條。 孩子的情緒為什麼這麼難搞? 「學前小孩的大腦還沒長好,尤其是管情緒的部分還不成熟。」蔡副教授一開口就說到重點。她解釋,孩子不像大人能忍住不高興,遇到不順的事,比如玩具被搶或肚子餓,就很容易爆炸。「這不是他們故意鬧,是因為他們的『情緒開關』還沒學會怎麼用。」她笑著說,家長如果懂這點,就不會覺得孩子是在找麻煩。 她也提到,現在很多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面對孩子鬧情緒時,會覺得沒招,甚至動手打。教育局還特別提醒,不能用不當體罰。「但其實,打罵只會讓事情更糟,真正有用的是先搞懂問題,再用溫和的方式帶。」 情緒爆發的「七步驟」 蔡副教授分享了一個實用的工具,叫「行為爆發週期」(The Acting-out Cycle)。她說,孩子鬧情緒有七個階段: 1. 冷靜時:孩子心情平靜,最好跟他玩。 2. 引爆點:有東西惹到他,比如沒睡飽。 3. 煩躁時:開始坐不住,可能嘀咕幾句。 4. 火氣上升:情緒越來越大,可能吵鬧。 5. 爆發點:完全失控,大哭或摔東西。 6. 緩下來:慢慢冷靜,但還很累。 7. 恢復時:回到正常,能再好好玩。 「家長如果能認出這些階段,就能在前面幾步先出手,不用等到爆炸才來收拾。」她特別強調,「到了『爆發點』時,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而不是繼續激怒孩子。」比如孩子正在大哭或丟東西,這時罵他或硬拉他只會更糟,最好先確保他不會傷到自己或別人,等他冷靜一點再說。 像防疫一樣管情緒 蔡副教授特別從「公衛」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常跟老師說,要先把大多數孩子顧好,就像疫情時叫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離。」她說,這就是在「定規範」。比如,家裡可以定個規矩:不高興時要說出來,不能動手。 但她強調,「叫不等於教。」光叫孩子遵守沒用,得教他們怎麼做。「就像疫情時要教怎麼戴口罩一樣,家長得示範怎麼說『我不喜歡這樣』,而不是直接發脾氣。」她說,教好了,最後還要給「具體的回饋」。比如孩子照規矩做了,就誇他「你剛剛說出來真的很棒!」;如果...

由本會會員振興醫院兒童心智科陳麗淇醫師撰寫:『閃電燈家族系列』套組繪本親子共讀推薦。

圖片
由本會會員 振興醫院兒童心智科陳麗淇醫師撰寫: 閃電燈家族系列套組繪本親子共讀推薦 《閃電燈家族1:都是閃電燈害的啦!》 情緒爆發,是大腦正常的生理反應?... 「這是一本將「杏仁核」與「前額葉皮層」具體故事化的繪本,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閃電燈的電流』才是情緒爆發的原因。讓孩子在學習掌控情緒的過程中更有信心,並且感受到自己與父母有了共同需要對抗的目標,而不是對抗彼此。」─陳麗淇 醫師 《閃電燈家族2:媽媽是我的》 孩子的嫉妒心?很正常!....  「當我們在明確的界限內適度滿足學齡前孩子的心理需求時,這將帶給他們極大的安全感,奠定獨立與自信的重要基礎。唯有心中能活著一個足夠依賴的對象,我們才能邁向真正的獨立,如同在心裡有個『家』,我們才能無懼地探索遠方。」─陳麗淇 醫師 《閃電燈家族3:誰在門口放了一顆蛋?》 如何在生活中陪伴孩子探索情緒管理能力?... 「在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中,透過遊戲和創意讓孩子的情緒逐步穩定,陪伴他們探索情緒管理的能力。您會驚奇地發現,隨著時間過去,他會逐漸接住您帶給他的遊戲與話語......」─陳麗淇 醫師 【本系列重點】 以3重軸引導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 生理端 __人類出生時大腦不成熟,讓孩子理解他無法調控情緒的原因並協助他轉移。 ** 心理端 __孩子最常見的原始情緒與心理需求,往往來自於焦慮與忌妒。身為家長要能招架得住此刻的「攻擊(存活)」。 ** 環境端 __創造一個孩子不會被責備與評價的環境,是給予安全感很重要的一環。試著讓生活環境變得創意好玩,可以讓孩子有韌性。 出版日2025/02/07 全省各大書店與線上書店同步上市 簽書發表會時間2025/02/08上午10:30 國際書展三采出版社攤位 詳細介紹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ZZqLY6 博客來 https://reurl.cc/jQYKxn

兒童睡眠障礙該如何定義和治療呢?

圖片
  《兒童睡眠障礙該如何定義和治療呢?》         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在2024年10月邀請到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小兒科 黃正憲醫師 演講"嬰幼兒常見的睡眠問題"。 黃醫師從睡眠的基本知識切入,介紹嬰幼兒睡眠發展的過程,並針對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說明其特徵、成因和治療方式,最後也探討了睡眠評估工具的使用和選擇。 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兒童睡眠障礙」和治療方法 1.兒童失眠:   - 定義: 兒童失眠的診斷標準與成人類似,包含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等,且症狀需持續至少三個月,並影響到白天的情緒和功能。  - 類型: 常見的兒童失眠類型包括「睡眠連結性失眠」和「限制設定型失眠」。  - 睡眠連結性失眠: 指孩子必須依賴特定的人或物才能入睡,例如需要父母哄睡、抱睡等。  - 限制設定型失眠: 指孩子在應該睡覺的時間拒絕上床,並透過各種方式拖延睡覺時間。   - 治療: 治療兒童失眠,行為治療是第一線選擇,常見的行為治療方法包括「消退法」、「漸進式延遲滿足法」、「正向獎勵制度」等。 2.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定義: 指睡眠期間,上呼吸道塌陷阻塞,造成呼吸暫停或呼吸不足的現象。  - 成因: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成因是兒童的呼吸道結構較狹窄,容易因為腺樣體肥大、扁桃腺腫大、肥胖等因素而阻塞。   - 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打鼾、呼吸費力、睡眠不安穩、夜咳、夜驚、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 治療: 治療方法需根據阻塞的原因而定,可能包括減重、手術切除腺樣體或扁桃腺、配戴正壓呼吸器等。 3.夜驚:  - 定義: 夜驚是一種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障礙,特徵是孩子會突然從睡夢中驚醒,伴隨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哭鬧、尖叫、呼吸急促等。   - 成因: 夜驚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睡眠不足、睡眠週期紊亂、壓力、遺傳等因素有關。  - 治療: 大部分的夜驚不需要特別治療,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會逐漸改善,若夜驚頻繁發生,可嘗試調整孩子的睡眠時間、建立規律的睡前儀式、改善睡眠環境等。 4.不寧腿症候群:  - 定義: 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

1140413『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挑戰的跨學科探索: 從腦科學、教育學到復健醫學的多元視角』線上研討會,歡迎報名參加!

圖片
  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 114 年會員大會暨研討會 以家庭為中心及兒童早療相關訓練課程 【主 題】 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挑戰的跨學科探索: 從腦科學、教育學到復健醫學的多元視角 【日 期】114年4月13日星期日9:00 ~17:00 【地 點】線上遠距課程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 【研討會說明】           現代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特別是在注意力、語言發展、學習障礙以及特殊需求支持等領域。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孩子的學業表現,更深刻地影響其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然而,這些挑戰的背後,往往涉及複雜的神經機制與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需要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攜手合作,共同探索解決之道。此次的研討會以「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挑戰的跨學科探索」為主題,結合腦科學、教育學、心理學與復健醫學等多元視角,旨在搭建一個跨學科的交流平台,深入探討兒童學習與發展問題的成因、早期預測因子以及有效的介入策略。研討會將聚焦於以下幾個核心議題: 1.腦科學與注意力、語言發展的關聯 探討兒童注意力與語言發展的神經基礎,分析多感官刺激如何促進語言學習,並分享針對注意力缺陷與語言發展障礙的干預策略。 2.學習障礙的多元解析與支持 從神經科學、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角度,剖析學習障礙的成因與表現,並討論早期診斷與個別化教育支持的創新方法。 3.特殊需求兒少的視能復健與全人發展 關注視覺功能障礙對特殊需求兒童學習與生活的影響,並探討感覺整合與視能復健的跨領域應用,助力兒童的全面成長。 4.早期閱讀障礙的預測與干預 分享閱讀障礙的早期預測因子與診斷工具,並探討教育介入與復健支持的最佳實踐,協助兒童克服閱讀困難,建立學習自信。          本次研討會將透過專題講座邀請來自學術界、醫療界與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我們期望藉由跨領域的合作與對話,為兒童神經發展與學習挑戰提供更全面的理解與解決方案,並推動政策與實踐的進一步落實。我們誠摯邀請對兒童發展與學習支持感興趣的學者、教師、醫療專業人員以及家長參與本次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參加對象】     兒童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及早療領域...

有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灣治療現況與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的介紹

圖片
  《有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灣治療現況與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的介紹》         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盛行率將近30%,其中以焦慮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最為常見 。 台灣 ADHD 的治療率極低,僅有不到20%的患者接受診斷和治療 。 過晚診斷和治療會導致許多負面影響,包含: 環境對患者產生負面回饋反應,影響患者的自信心和人格發展 。 患者所產生共病的心理問題,也導致大腦發展惡化 。 患者面臨更高的意外風險,包含頭部撞傷和死亡 。 臨床研究證實ADHD 患者接受長期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這些負面影響並降低死亡率、犯罪率和其他風險 。 而家長/照顧者會面臨雙重困境: 他們除了需要照顧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其自身也容易出現憂鬱等心理問題 。         因此長庚大學教授陳錦宏醫師與中台灣的醫師、治療師、大學教師於2015年成立「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以提供實體空間和線上平台,舉辦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講座、家長培力課程、美術團體活動等,為患者、家長和老師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 並開發安全的數位平台:解決隱私和保密問題,提供線上課程、直播講座、症狀評量工具、自我監測量表等,讓更多照顧者方便使用 。         陳錦宏醫師期待藉由協會的推廣能協助及早診斷和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並建立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生態系,提供患者、家長和老師持續性的支持和幫助,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上摘錄與編輯自1131006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協會年度研討會『以家庭為中心的全人發展與照護』陳錦宏醫師演講內容) 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網址: https://www.tc-adhd.com 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6堂課幫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重拾自信 https://apps.mentalwe.com/subject/course?id=34&type=vide&course_id=8

【好書推薦】由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黃惠玲老師』所編寫的超級實用的親子團體治療書籍 !!

圖片
  好書推薦--由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 黃惠玲老師 』所編寫的超級實用的親子團體治療書籍 !! 其中有很多值得家長和專業人員學習的教養態度和引導方式,如第33頁中教導我們如何讚美孩子 如『 非語言的讚美方式 』 擁抱, 拍拍孩子的頭和肩膀, 微笑,比出大拇指的好棒手勢, 『 語言的讚美方式 』 如:你這麼做......( 指出孩子做到的好事),實在是太好了! 我喜歡你........( 指出孩子改變的好事情) 又如書中的『 兒童第七次團體 』:人際問題解決之『 觀念轉換訓練 』中,協助兒童先從『 描述人際衝突內容 』-『 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 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覺 』-『 想出解決辦法 』-『 一步一步自我覺察 /自我評估 』,來減少人際衝突,促進孩童在學校的人際互動品質。 這本書會細膩地引導家長處理親子互動間的情緒糾葛,也會有協助兒童冷靜地處理生氣或憤怒情緒的方法! 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教科書!! 好書推薦網址: https://www.psy.com.tw/ec99/ushop20128/goodsdescr.asp?category_id=59&parent_id=85&prod_id=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