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解密,翁仕明醫師與您分享

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解密,翁仕明醫師與您分享 孩子的學習困難常讓家長與專業人士困惑:為什麼有些孩子學得特別吃力?為了揭開這個謎團,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專訪了兒童神經科專家翁仕明醫師,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學習障礙的成因與解方。更令人期待的是,翁醫師將於2025年4月13日的學會研討會親自開講「學習障礙面面觀-從兒童神經科角度說起」,歡迎您報名參與這場知識盛宴! 翁仕明醫師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擁有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理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教授,並以第一作者身份於《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他在學習障礙與神經科學領域的臨床與研究經驗,是國內備受推崇的專家。 學習障礙:大腦的獨特語言 「學習障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單純的『不夠努力』。」翁醫師開門見山地說,「它是大腦運作方式的個別差異。」他解釋,學習是一個複雜的神經過程:從感官接收訊息,到大腦解碼、整合,再到記憶與提取,每一步都仰賴不同腦區的協作。「例如閱讀時,視覺皮質負責辨識字形,聽覺皮質處理語音,額葉則協助理解與記憶。如果這些區域的連結或功能稍有不同,就可能影響學習表現。」 以中文學習為例,翁醫師特別提到:「中文是圖像文字,對視覺空間能力要求很高。有的孩子可能因視覺處理較弱,容易混淆『木』和『本』,甚至寫出鏡像字。另一些孩子則因聽覺處理問題,難以分辨語音,影響語言理解。」他強調,這些困難並非智力缺陷,而是神經特質的自然變異。 診斷與介入:科學帶來希望 翁醫師進一步分享:「學習障礙的診斷需要全面評估,包括神經心理測驗與行為觀察。」他提到,現代醫學能精準定位孩子的大腦優勢與挑戰,例如透過腦波檢查或功能性磁振造影,了解特定腦區的運作狀況。「找到問題後,我們就能設計個人化的介入策略,比如強化視覺訓練,或用多感官方式幫助記憶。」 他也鼓勵家長與專業人士關注孩子的學習警訊:「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持續落後、注意力難集中,或因學習受挫而情緒低落,別急著責備,應該尋求專業協助。」翁醫師笑著補充:「我見過不少孩子在適當支持下,從班上後段進步到前10名,這絕不是奇蹟,而是科學與努力的成果。」 4/13研討會,與翁醫師深入對話 想更全面了解學習障礙的科學與實務?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誠邀您參加 2025年4月13日(週日) 的線上研討會!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