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到教育現場:倪信章醫師談發展障礙的神經基礎,以自閉症為例

從大腦到教育現場:倪信章醫師談發展障礙的 神經基礎,以自閉症為例 引言:發展障礙與大腦科學 發展障礙(Developmental Disorders)涵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學習障礙(Learning Disorders)、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等多種樣貌。這些孩子在語言、學習、注意力與社交上遇到的挑戰,往往不只是「行為問題」,而是大腦結構與功能失衡的反映。 隨著影像醫學的進步,我們知道發展障礙的困難源自於 神經網絡的非典型發展 。在眾多發展障礙中,自閉症光譜疾患是目前影像研究最完整的領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案例,幫助我們觀察「大腦如何影響發展」。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倪信章醫師 長期關注神經影像與臨床介入,他將在 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舉辦的【從神經可塑到教育現場:以兒童權利為核心的跨域支持】 線上繼續教育研討會中,分享「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在自閉者的應用 」。會前我們特別專訪倪醫師,談談自閉症腦部的最新發現,並展望臨床介入的新契機。 【主 題】 從神經可塑到教育現場:以兒童權利為核心的跨域支持 【日 期】114年10月19日星期日9:00 ~17:00 【地 點】線上遠距課程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384qfkuNTMeuxGDm9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 【專訪】倪信章醫師:從腦網絡異常到治療新契機 —— rTMS 在自閉症的應用 問:自閉症的孩子,大腦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倪信章醫師: 「最新的神經影像研究顯示,自閉症並不是某一個腦區異常,而是多個腦區之間的連結與協調失衡。這種失衡影響了所謂的『社交腦網絡』,包括杏仁核、梭狀迴、後上顳溝等區域。研究指出,自閉症者在辨識臉孔時,梭狀迴活化較低;在解讀他人情緒時,杏仁核反應異常;在理解眼神與動作意圖時,後上顳溝活化不足。這些異常正好對應到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的困難。」 問:除了社交腦,還有哪些腦區被認為重要? 倪信章醫師: 「小腦過去被視為只負責動作協調,但近十年研究證據發現,小腦也參與語言、注意力與情緒調節。MRI 研究顯示,自閉症患者的小腦,經常出現結構異常。功能影像也發現,自閉症患者的小腦與大腦之間的連結呈現非典型模式,甚至會出現與...